搜索关键词:圣经   医学   注释   科学
双击编辑文字内容
树满希

提升色彩品味:推荐“色彩乐”这个自由表达的概念

浏览:523 作者: 来源: 时间:2022-05-07 分类:美学

熊猫办公6195efe983d642450(1)

 [日]尾登诚一

色彩不处不在,打扮、丰富着我的生活。

没有不懂色彩的人

据说人实际上拥有识别1000万种颜色的能力。这是生来就有的对色相、明度、纯度三属性的阶段性变化的判别能力,绝不是通过训练才能得到的特殊能力。你可以试着留意一下你周围的杂志和商品手册等都用了什么样的颜色。此时你想必会惊叹于人类视觉能力的精细,并能切身感受到与以往不同的色彩世界吧。因为不擅长绘画,就认为自己色彩品味不好的人应该不在少数吧。然而,我在大学教的学生,如果说因为他们正在学习设计,所以比普通人更有品味的话,那倒未必。是否具有良好的色彩品味,并不是单纯依据是否擅长绘画来判断,可以说,关键还在于对日常生活的在乎和用心。正所谓喜欢才能擅长,首先需要关注自己周围各种各样的色彩,从这里开始入手的话,反而能简单地找到提升色彩品味的方法。色彩品味没有固定的模式,也不是设计师和搭配师的专利。只要你自己在这方面有要求就足够了,从这里出发可以创造出不随大流,享受专属于自己色彩的生活。有一些简单的方法可以衡量自己的色彩品味。例如,把你随意用颜料画出来的彩色画复印成黑白的试试。色彩种类用得多的人的画,在复印成黑白后,可以看到从白到黑微妙的明度变化所形成的连续灰度渐变层次。与此相对,因为色彩品味稍逊而在用色上迟疑不决的画,大多是没有层次变化的同等明度灰。因此可以看出,他们在调色时没有调入白色和黑色,而只用从颜料管里挤出的现有颜色,在极为有限的色彩范围内绘画。换句话说,就是色彩表达方式单一。红色、蓝色、黄色是因为色相和纯度的不同而特征各异的色彩,在这三个颜色中加入白色和黑色是需要勇气的。然而,通过调入白色和黑色,色彩数量即可轻而易举地增加到数十倍。希望大家记住,色彩数量的增加与黑白的用法密切相关。

与色彩相处的方法

如果要从无穷多的色彩中选取一种颜色,你会以什么为依据来选呢?例如,你最喜欢的T恤和运动服的颜色,周围人都称赞好看,你也经常穿的颜色恐怕就是你喜好的颜色。最初可能并不清楚,只是隐约地觉得喜欢蓝色,但似乎也被红色所吸引,在尝试过很多类似的颜色之后,你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独有的蓝色和红色,此时,你应该会留意到,内心充满穿着适合自己的颜色的安心感和自信,发现色彩其实是自我表现的有效手段。与色彩相处的方法和人际关系很相似。首先要对对方抱有好感,如果不认真往来,就无法形成真正的以诚相待相互包容的朋友关系。色彩也是如此,首先要喜欢上某一种颜色,有意识地开始相处,渐渐地便能了解迄今为止未曾感受到的这一色彩的性质和魅力。色彩有着千变万化的表情,并具有妙趣横生的人情味要素。在衣食住的各种场景中,对你自然而然感兴趣的色彩保持一颗好奇心是非常重要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没有一天不面临颜色决择。从略微过剩的色彩(信息)中,用自己的眼光不断地反复选择,这也反映了一种现代生活方式。开始留意色彩之后,不经意间会用心地挑选自己喜欢的颜色,适合自己的颜色,与场景相宜的颜色……,并且,一旦发现这其实是个有趣的享受,就会乐此不疲,即使反复挑选也不以为苦。这或许就是提升色彩品味的秘诀。与男性相比,女性挑选色彩的场合要多得多,自然显得比男性更在意色彩。春夏秋冬,喜怒哀乐,明暗寒暖……,希望大家以自己喜好的颜色为中心,去探索发现让你心动的色系。

我们的周围总是充斥着色彩。在IT时代的现代社会,色彩作为一种信息被滥用于各个领域,如今这种泛滥更加突出了。我认为没有比信息过剩的今天,更需要我们以自己的视角去对待色彩的情形了。当然并不是随意地接触色彩,只要有意识地接触,就会从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有意识地涉及色彩。无论如何得先收集喜好的色彩。在收集这一持续过程中,自己掌握的色彩就会逐渐增加。提高色彩品味的基本,就是不管怎样先增加打动你的色彩数量,从增加色数开始。有色彩品味的人,也许也可以说是那些平时就在意色彩的人;在色彩上有讲究、并能赋予其意义的人;可以自由地将色彩运用于生活和某个对象的人;能够自由地判断均衡运

用的人。

提升色彩品味

1.收集中意的色彩

增加色彩数量是提升色彩品味的第一步。话虽如此,除了从事美术和设计专业的人士以外,其他人该挑选什么样的色彩,如何将其纳入自己的颜色库,从哪里开始着手好呢?其实凡事都需要尝试,即使有可能花一周的时间有意识地进行收集,色数可能也不会一下子就增加到那么多。关键是,需要耐心地和色彩相处,以自己的视角持续地进行收集,否则色彩收集就变得味同嚼蜡,毫无乐趣可言。首先尝试收集一个月,然后一个季度,进而一年,试着用心一点一滴地持续积累。在收集时,建议大家选定某一主题,然后用自己的视角汇集决择与这一主题相符,可以产生共鸣的色彩。

以下将介绍几种任何人都能做到的色彩收集时设定场景和主题的方法。

(1)生活手册 试着从夹在每天送达的报纸中的传单广告上裁剪下自己中意的色彩。这种情况,可以随机地收集漂亮的色彩。

(2)专业杂志 因为杂志已设定好编辑主题,如果选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或特集的杂志,就能收集符合主题的色彩。虽然周刊、月刊、季刊等种类繁多,但却可以制作出有流行元素和季节感的色彩剪贴簿。特别是时尚杂志、家具杂志、室内装饰杂志等,能比较轻松地收集到许多高品位的色彩。

(3)色彩专业杂志 最近以色彩本身为主题的杂志也不少。不仅仅是漂亮的色彩、喜欢的色彩,还可以通过配色的组合来选择色彩。另外,可以根据与布料等材料有关的色彩来收集。

(4)企业产品样本 在色彩设计上竞争激烈的商品战略中,可以收集到最前沿的色彩。这种情况,必须与企业取得一些联系,对在主题比较明确的阶段进行收集有帮助。

(5)色卡 市面上贩卖的各种色卡,都成体系地配有数百种颜色。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些色卡,在扩展色彩范围的同时,还能识别确认自己此前并不知道的色彩。

(6)材料的颜色 尝试收集纸张、布料、木块、瓷砖、石头等材料本身的色彩。

(7)照片 可以尝试收集以色彩为主题所拍摄的照片,而不是从其他地方得到的色彩信息。特别是收集在旅行等外出时遇到的富有魅力的色彩,这是弄清自己审美视点的方法。

(8)速写 如果在大街小巷发现喜欢的颜色,便在随身携带的速写本上将对象物画下来,用彩铅和水彩颜料上色。这种方法可以说比日常的快照更细腻,更有韵味。

2.多视角整理

色彩收集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把它们摊开在桌上进行整理,必定能再分出好几个组。根据不同的视角收集,整理的方法也不同,不过大体上可以通过色彩区分,配色区分,衣食住等使用目的的区别,制作出独有的搭配系。整理色彩,是积累对色彩的关心,也能确认自己色彩品味的特征和倾向。最频繁被挑选出来的色彩群成为第一手资料,既反映了那个时代、那个地域,同时也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色彩,与此同时,它还反映出收集者的关注点和嗜好。整理色彩不仅能确认个人的色彩品味,还能以此为基础创造各种色彩的展开应用。

我个人习惯把10色相(R=红,YR=橙,Y=黄,GY=黄绿,G=绿,BG=青绿,B=青,PB=青紫,P=紫,RP=红紫)分别按4个阶段的色相差来分类,以此为基本整理法。也就是预先准备40个色相的口袋,按不同的色相数值分类整理。这是极为原始的整理手法,可以有效地把握自己已收集的色彩的倾向,同时有意识地关注还不齐备的色彩。这些都可以用作开展各种色彩设计时探讨比较的资料。观察、感受、整理。用眼睛、用心、加上少许的思考,这样整理就很容易了。

在整理色彩的过程中,会看到自我风格的色彩地图浮现出来。我的情况是,由于自己产品设计和环境设计的专业性质,很少使用视觉设计或服装设计常用的高彩度颜色,倾向更多地使用低·中彩度的色调。我收集的色彩自然也反映出了这一倾向,结果不仅仅是按色相,还是下意识地按白色、灰色和黑色的色调(Tone)做出的分组。

无论如何,在收集整理色彩的时候,希望大家注意整理不要过于细致也不能太粗略,而应该用单纯的手法将其资料化,使收集到的色彩能更易于被展开和应用。色数多当然是最理想不过的了,但单纯的数量累积往往也是造成混乱的原因之一,所以要注意时不时地重新梳理收集到的色彩。尽管是好不容易收集到的色彩,但需要经常进行比较探讨,从自己的视角进行评估,不需要的则该扔还是要扔,可以说这是磨练色彩品味的重要过程。

3.以自己的视角定色

我邀请平时就对色彩很感兴趣的美术系研究生A君,自称自己色感一般的建筑系大学一年级学生B君,还有读者代表C君参与虚拟的咨询场面。请他们尝试提案以能源为主题的未来博览会的标识色方案。

A君根据符合条件要求的形象概念,把目标聚焦在红色系、蓝色系和绿色系上,提案了30种颜色作为候选颜色。从这30种颜色中可以看出,A君在想象使用场景和考虑标识性时,稍微偏向于鲜明且深浓度的色调(参照3-2节)。

与此相对,B君提案的10种颜色是从红色到紫色,几乎囊括了全部色相。虽然选了易于记忆,相当强烈的颜色,但是看不到与主题的契合性。与其说是个人的品味,还不如说是概念性的色彩,给人缺乏独创性的印象。

然后是C君的提案,与其说这是方案颜色,还不如说它是更接近最终决定颜色的3种蓝色方案。考虑到主题颜色会展开应用到各种场景和项目的情况,这种提案只能说过于主观,作为个人偏好还说得过去,作为方案就太缺乏客观的说服力了。

我并不是要低估读者,但以上情况事实上很容易出现。确实,质重于量,色数少的人反而能够毫不紊乱合理地选定颜色。比起从30种颜色中选择,从10种颜色、3种颜色中选择会相对简单,不会迷惑。可是,色彩设计的难点,往往出自这个单纯性。因为色彩会对与之相关的诸多条件产生反应,有着随时变化、难以把握的一面。我经常经历充满自信敲定的颜色与实际背道而驰的情况。例如,在桥梁和大规模设施等难以改色的项目中进行色彩设计时,因为有必要更加慎重,一般我会在墙上贴上候选颜色,花一个月时间反复进行评估,之后才最终决定颜色。另外,色彩会根据光线和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不能单纯地停留于选择色彩的这个表层上,而需要有长此以往、脚踏实地地与之相处的心态。色数的多少与讲究方式的多少,即与色彩运用方式的深度相关联,比起从3种颜色中选定1色,从30种颜色中选定1色更需要从有高度的视角下功夫。这虽然看似简单,但其实是与难以把握的色彩打交道的基本方法。希望大家再次回想一下人类拥有识别1000万种颜色的这个能力。

4.想象应用的方法

在收集和整理中意的色彩的过程中,肯定会从所选的色彩倾向和特征中发现自己独特的视角和关注点。这是从单纯的好恶倾向出发的,比如想应用于时髦的装扮中,想自己设计翻新室内装潢时,不知不觉中,便会朝更具体的应用上发展,想象力也越来越丰富。

我有一位朋友对白色情有独钟,虽然不是设计专业,但是却把自家住宅的室外装修和厨房、客厅等室内装饰都设计成纯白色和带色彩倾向的白色,过程中她向建筑师清楚地传达了自己想要的效果,最终建成了反映住户本人意向的新居,真的有像她这样实践舒适快乐生活的人。她收集色彩的手法极为明确。首先,从“白色”这一视角出发,在某个时期,花上一年时间收集自己中意的白色。无论是从广告上剪裁下来的白色产品图片,室内装饰杂志的厨房案例图页,还是收集实物瓷砖、墙纸和窗帘等材料的小样,总之,将目标相当明确地放在“白色”上。还不仅是彩色图片的剪贴和小样的收集,包括漂浮在清澈天空中的白云和柔软平静的雪景等印象和景色都被彻底的囊括其中。到这一步时,已经不是漫无目的地收集色彩,而是确定基本的大框架,以白色为收集线索。这种方法对各位读者而言,也是值得参考的。

增加颜色数目,是提升色彩品味的第一步,不过,专门整理挑选出来的色彩,最终却不应用起来的话,就没有意义了。应用色彩最重要的是,把色彩作为实体来看待。收集的色彩标本,作为候补色有其意义所在,而最终应用于形态和空间时,明度和纯度看起来都会高于原来的色彩标本。勾勒出各种各样生活场景中的人-物-环境的关系,结合色彩进行想象。通过色彩来塑造剧本和故事情节,也就是所谓的“编剧”,看清角色的本质,根据色彩进行打磨,实在是具有个人特色的愉快的世界。

以下,我试着总结出几个有助于提升色彩品味的方法。

(1)无论如何,尝试把漂亮的颜色集中起来整理一下。

(2)不仅要整理,还要试着把色彩应用于各种各样的生活场景。

(3)寻找符合概念形象的颜色。特定的形象能置换成特定的色彩。

(4)设计与形状相符的颜色。特别是面积的大小,它与色彩恰到好处的表现方式及效果休戚相关。

(5)思考符合功能的颜色该是怎样的。形态与人的具体行为和生活有着直接的关系。

(6)发现协调的颜色,试着考虑其理由。

(7)试着寻找亲近熟悉的颜色和耐看的颜色。

(8)想象与用色场景相符的颜色。色彩在整个生活中,因为相衬关系而受到评价。

9)观照自然中存在的颜色。参考自然中存在的色彩,以此为基础考虑协调的人工色彩。

5.色彩乐之荐

以设计为专业的人,在尝试各种各样的形态造型时,总绕不开色彩学这门专业知识。在造型三要素的形态、色彩、材料中,色彩需要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美学等广泛的知识。对色彩产生兴趣却在打开专业书籍时,感到不能轻易地进入色彩学这个领域的人也不少吧。在感受色彩之前,先在头脑中思考顾虑,于是与色彩失之交臂。

我的前辈,平面设计师福田繁雄先生,提倡“色彩乐”这一自由表达的概念。遵循流派的准绳固然很重要,不过,他指出我们每个人真实的感性表达更重要,无需理会条条框框的规则,首先要把美术和色彩作为快乐的东西来看待。就像音乐写作“享受音乐”一样,通过本能感受色彩、在接触的过程中,色彩学自然而然的就会成为身近的“色彩乐”。

重新从形态和材料的关联性来考虑色彩的话,其构成可以理解为:具体实物的形态为骨骼,材料为肌肉,色彩为皮肤。说起来,形态和材料是造型不可缺少的要素,而色彩可以说是赋予所有内容以表情的要素。脱离形态和材料,仅浮于表面地处理色彩的弊病,基本上是由于无视颜色和形状的脉络而引起的。

或许可以说,精通色彩学是提高色彩品味的必要条件,但并不能说是充分条件。学问,特别是基础学科是为了应用而存在的。我的色彩方面的讲义,是以设计为轴的设计色彩论。

核心在于将色彩学的基本应用于设计的造型、实践、应用,使之形成自我流派。一旦做出自己的风格,色彩会更富妙趣。之所以推荐“色彩乐”这个自由表达的概念,是基于我的经验,不需要道理,只要去享受就能自然而然地提升品味。

(文章来源:Kindle电子书《日本色彩美学》

(图片来源:熊猫办公)

(网站编辑:龙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