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敬岩1,2汪朝慧1,2傅小云1,2付豹1,2
1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贵州遵义 563003;2贵州省重症急性胰腺炎诊疗中心,贵州遵义 563003
通信作者:付豹,Email:fubao0607@126.com
【摘要】目的 分析儿童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特点和预后,为临床预防和治疗儿童AP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AP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儿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和预后指标;分析AP患儿的流行病学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儿童发生SAP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227例AP患儿,其中MAP组161例,SAP组66例。AP患儿中位年龄12.00(8.00,16.00)岁,男性126例(占55.51%),首发临床症状以腹痛、恶心呕吐和腹胀为主(分别占97.36%,61.67%和14.10%),21例(9.25%)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4例(1.76%)患儿因合并脓毒症、多器官功能衰竭、创伤性休克等发生院内死亡。流行病学特征显示,AP患儿首次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7~17岁(占85.02%);病因以胆源性疾病(29.96%)、病毒感染(29.07%)和特发性因素(19.82%)为主;2011至2020年,AP患儿就诊人数呈波动趋势,其中2018至2020年AP患儿就诊人数连续3年上升。与MAP组比较,SAP组患儿年龄明显更大,女性比例、农村来源比例、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体质量指数(BMI)、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水平、住院费用、病因为创伤性因素和药物性因素比例明显更高,血钙水平、病因为病毒感染因素比例明显更低,住院时间明显更长(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优势比(OR)=1.495,95%可信区间(95%CI)为1.293~1.728〕和年龄(OR=1.352,95%CI为1.182~1.546)可能与儿童发生SAP密切相关(均P<0.001)。结论 儿童AP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和青春期儿童,总体病死率较低;胆源性疾病、病毒感染和特发性因素是常见病因;APACHEⅡ评分和年龄可能是儿童发生SAP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儿童;年龄;病因;预后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360138)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是由多种病因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所致的胰腺水肿、出血及坏死等炎症损伤,临床上以突发腹痛、胰酶升高和影像学改变为特征[1]。儿童胰腺炎患者是目前报道较少的一个群体。已有研究显示,过去20多年内,儿童AP的发病率约为每年(3~13)/10万,达到成人AP发病率的下限〔约每年(13~45)/10万〕[2]。胆源性、酒精性、高脂血症性因素是公认的成人AP的主要病因。然而,儿童AP的病因是复杂多样的,在病因构成比方面与成人有较大差异。因此,调查某地区儿童胰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对儿童胰腺炎的治疗及预防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和意义。本研究回顾分析黔北地区儿童AP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旨在为临床预防和治疗儿童AP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通过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收集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因AP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
1.1.1 纳入标准:① 年龄<18岁;② 符合AP的诊断标准。
1.1.2 排除标准:① 首次就诊为急性复发性胰腺炎或慢性胰腺炎;② 病历资料不完整;③ 中途转院或签字出院;④ 合并妊娠。
1.1.3 AP诊断标准:至少符合以下3项中的2项:① 临床表现为急性、持续、剧烈的上腹部疼痛,可向背部放射;② 血清淀粉酶和(或)脂肪酶水平≥正常值上限3倍;③ 有AP特征或符合AP影像学表现[3]。
1.2 伦理学: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未对患者采取前瞻性医疗干预,获得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号:KLLY-2021-204)。
1.3 研究分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AP患儿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组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组。
1.4 资料收集:收集患儿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民族、地域、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病因、临床症状、入院24 h内实验室指标〔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血钙、血淀粉酶、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干预措施、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预后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以中位数(四分位数)〔M(QL,QU)〕表示,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分类变量以率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患儿发生SAP的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一般临床资料(表1):共纳入227例符合标准的AP患儿,其中MAP患儿161例,SAP患儿66例。AP患儿以男性居多,腹痛为首发症状的比例最高,其次为恶心呕吐、腹胀;4例(1.76%)患儿因合并脓毒症、多器官功能衰竭、创伤性休克等发生院内死亡。
2.2 AP患儿流行病学特征:227例首发AP患儿中,首次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7~17岁,占85.02%(图1);病因以胆源性疾病(29.96%)、病毒感染(29.07%)和特发性因素(19.82%)居多(图2);2011至2020年,AP患儿就诊人数呈波动趋势,其中2018至2020年AP患儿就诊人数连续3年上升(图3)。
2.3 MAP组与SAP组患儿的临床特征比较(表2):与MAP组比较,SAP组患儿年龄明显更大,女性比例、农村来源比例、APACHEⅡ、BMI、WBC、CRP水平、住院费用明显更高,血钙水平明显更低,住院时间明显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因方面,SAP组患儿病因为创伤性因素、药物性因素的比例明显高于MAP组,病毒感染因素比例明显低于M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之间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2.4 儿童发生SAP的危险因素分析(图4):将患儿性别、年龄、地域、BMI、APACHEⅡ评分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年龄是儿童发生SAP的危险因素(均P<0.001),即APACHEⅡ评分每增加1分,儿童SAP发生率增加1.495倍;年龄每增加1岁,儿童SAP发生率增加1.352倍。
3 讨论
本研究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完成,该单位既是贵州省儿童医院,也是贵州省SAP诊疗中心,所以本研究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黔北地区儿童AP的发病特点。本研究结果显示,自2011至2020年10年间,儿童AP的就诊人数并未发生显著变化。既往研究显示,儿童AP的病因与成人明显不同[4-5],其中胆源性疾病、特发性因素、药物性因素、外伤性因素等是儿童发生AP的主要危险因素[6]。本研究结果表明,胆源性疾病、病毒感染和特发性因素是儿童AP的三大主要原因,其中胆道疾病主要包括胆囊结石(胆囊泥沙样结石)、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胆总管结石、先天性胆总管扩张和胆道蛔虫等。对于胆源性疾病诱发的AP,应在胰腺炎得到充分控制后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一旦去除病因,儿童AP也可得到根治。例如金属覆膜支架,对于成人良性胆道狭窄患者可能是合适的选择[7]。
病毒感染是本研究中导致儿童发生AP的第二大原因,其中以腮腺炎病毒感染最常见。腮腺炎病毒感染常见于2~9岁儿童,感染后可获得免疫[8]。此外,儿童AP还与流感病毒、麻疹病毒和部分细菌性感染有关[9]。因此,规范的疫苗接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儿童AP发生率。本研究中儿童发生AP的第三大原因为特发性因素,表明儿童AP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发病机制更加复杂,与既往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0]。本研究中药物性胰腺炎多发生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使用培门冬酶化疗期间,是该药严重的不良事件之一[11]。除上述因素外,先天解剖异常(如环状胰腺)、创伤、高脂血症和自身免疫或代谢性疾病也是儿童发生AP的常见原因,需要临床予以识别。
本研究显示,儿童AP以学龄前儿童和青春期儿童占比最高,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12-14]。儿童AP以轻症为主,重症占29.07%,略高于先前报道的15%~20%[15]。可能与本研究单位是贵州省SAP诊疗中心有关,本中心收治了贵州省内大量的SAP患者。本研究中AP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恶心呕吐和腹胀。因此,当儿童出现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上述症状时,要高度警惕AP的可能性。本研究的10年回顾性数据并未显示出儿童AP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仍需要临床医生的高度关注,尤其是高脂血症性AP,其发病率被报道有增加趋势。儿童AP总体预后良好,本研究中有4例患儿死亡。主要死因与本身基础疾病有关,如血液系统疾病、严重创伤和脓毒症等。
如何阻止MAP进展为SAP是降低AP患儿病死率的关键环节。因此,早期识别SAP发生的危险因素至关重要。本研究单因素分析显示,MAP患儿与SAP患儿的性别、年龄、地域、BMI和入院APACHEⅡ评分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和AP发病年龄可能是SAP发生的危险因素。既往研究也显示,年龄越大的AP患儿伴随的合并症越多[16]。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在中老年群体中年龄是AP发生的危险因素[17]。既往研究表明,APACHEⅡ评分是AP患者腹腔出血的危险因素[18]。最近的一项儿童AP研究也显示,患儿CRP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19]。因此,临床医生应该密切关注AP患儿APACHEⅡ评分的变化。
综上所述,儿童AP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和青春期儿童,总体病死率较低;胆源性疾病、病毒感染和特发性因素是常见病因;APACHEⅡ评分和年龄可能是儿童发生SAP的危险因素。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略)
(收稿日期:2024-02-19)
(责任编辑:张耘菲 李银平)
免责声明:此文是我的读书记录,内容只是参考。
(文章来源:《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24 年6月第36卷第6期